本站提供注册、登录、开户、咨询、APP下载等服务。平台拥有合法营业牌照,正规经营,公平公正,24小时在线客服随时为你服务。
在 广东 东莞,人们将 冬至 称为做冬,有做冬大过年的说法,每到的冬至前后,那必定是家家户户忙碌起来准备节令美食,在外奔波的家人都要及时赶回家团聚。那么就让 为你介绍,东莞冬至风俗有哪些。
出嫁女要回娘家拜冬
东莞拜冬是指已出嫁的女儿在冬至这一天,携夫带子回娘家,拿着自己做的冬团,带些糕点、水果、猪肉、鸡、鸭等,回到外家探望自己的父母亲,全家相聚一堂吃饭。其寓意着有始有终,从年头行到年尾,有吉祥之意。
一家人吃饭,寓意团聚
东莞人过冬至,一定要一家人吃饭。因为到了年底了,在外的游子要回家过冬,准备迎接新一年的到来,也就是要等春节,这就跟春节前夕要吃团年饭一样,冬至聚餐,寓意一年好头好尾、好运一整年。
男的要理发,女的要洗头
东莞水乡片的一些镇街有个习俗,就是冬至节前要理发,东莞本地有句顺口溜:担冬担矮小,担年担富贵。意思是,如果头发没有修理,就担着头发(即顶着头发)过冬的话,就不会长高,会变得矮小。但如果担着头发过年,就能富贵。
所以以前东莞人冬至前要理发,而从冬至后就不理发了,要一直到过了正月才去剃头。而女子还有冬至前洗头的说法。
正所谓 冬至 一阳生,我国古人认为冬至是阳气萌生,一元复转,万象更新的前奏,将其作为重要的节日和节气来庆贺,至今在各地民间,依然保留着历史悠久的应节习俗。那么就让 为你介绍, 广东 佛山冬至风俗。
冬至节来临,佛山民间普遍的习俗是祭祖、拜祭祖先,称之为冬祭,这一天,家家例必劏鸡,同时备烧肉、崧糕、柑、苹果等取其生生猛猛,红皮赤壮,生发高升,金银满屋,平平安安的好意头。除拜祭祖先外,民间还有吃冬至节饭的习俗,拜祭祖先后合家吃冬至节饭。
南海区大沥镇盐步平地村的冬祭习俗就很有代表性:宋末明初,平地村黄姓族人就已经有冬祭习俗。现存的平地村黄氏大宗祠建于清代乾隆年间,尊奉大太公德政公。每年的冬祭礼就在此举行。
祭祖仪式由年纪和辈分最高的长者主持。三声铜锣响过,年满60岁以上的男丁,身穿传统长衫马褂,按辈分依次进入祠堂,还有选家中祖父母、父母、兄弟姐妹齐全的男童数名,称为携童,随长辈进入祠堂行祭礼。
参祭者个个神情肃穆,向先人缅怀,奠茶、奠酒三巡,诵读祭文后,行三跪九叩礼。祭礼毕,开筵吃冬祭饭,冬祭饭俗例备三扣三硬三炒菜式,称之为九大簋。饭后,黄氏族人在祠堂门口领取太公猪肉。按俗例,黄氏男性族人可领一份,70岁以上可领两份,90岁以上的长者,只要拿得动,要多少可拿多少。
另外,佛山民间逢冬至,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,如食俗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的习俗流传。冬至吃鱼生早在清代就形成风俗,屈大均诗有鲙成双蝶食如流,冬至鱼生绝胜秋之句。
佛山顺德区民间有冬至打边炉习俗,且历史久远。冬至祀祖,燕(宴)宗族。风寒召客,则以鱼、肉、蚬、菜杂烹,环鼎而食,谓之‘边炉’。故打边炉成为顺德民间冬至应节的饮食习俗。
广东冬至的风俗
广东冬至的风俗,在不同的地方,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活动,但这些习俗活动都是为了迎接节日的到来,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广东冬至的风俗,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。
广东冬至的风俗1
广州习俗
冬至,在广州又叫过冬、冬节、小年,从年纪大的老人嘴里,也许还听说过冬至也叫大冬、亚岁、肥冬、喜冬、履长节、长至、短至。“冬大过年”、“肥冬瘦年”,是广州人自细听到大的谚语。冬至似乎比春节还重要,阵仗比春节还要大。现在广州人过冬至,许多家庭还做汤圆、劏鸡杀鸭,家人围坐,吃顿丰盛大餐;也有许多广州人选择在酒楼过节,举家团聚,让大大小小的酒楼家家“墟撼”。只不过祭祖拜神已不是家家都有了,“饲耗”也极为少见。
顺德习俗
在顺德,还有“围坐打边炉过冬至”的民俗,表示团团圆圆,暖暖和和过好这个冬,一家人平安,保健康,迎春节。打边炉实际为打甂炉,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肴,属于粤菜系。广式火锅。主要食材是生鱼片、鱿鱼片、生虾片等。主要烹饪工艺是煮。“打边炉”与一般的所谓“火锅”不同。火锅是坐下来吃的,而“打边炉”是站着吃的;火锅用金属器具,中间烧木炭,“打边炉”是用瓦罉。
中山习俗
小榄有冬至吃“水榄”的习俗,小榄的“汤圆”并不圆,像橄榄状,故称“水榄”,实际上是一种用菊花肉作馅料的糯米汤圆,馅料通常是莲蓉或绿豆沙,再加入些许菊花肉。
除了一般的习俗外,东升人还喜欢用大芥菜、甜薯、猪肉粒烩煮成一种名为“沤冬”的菜祭祖,意为迎接冬天的来临。而在坦洲,当地的村民还喜欢吃茶果来应节。
梅州习俗
客家人称冬至为“过冬”,按照习俗家家户户都要“好好地吃一顿”。“冬至羊肉夏至狗”,冬至前后,梅州客家人都喜欢吃羊肉煮酒,人们俗称,认为在羊肉温补,在冬至时节食用对身体大有裨益,因此酒煮羊肉成了客家人的冬至时令美食。
在粤东客家地区梅州,这一天,酿造娘酒是最重要的习俗之一。这习俗已传承上千年,至今仍盛行不衰。冬至当天一大早,在梅县梅西镇,村子的房前屋后青烟袅袅,许多村民都在家中忙着酿造客家娘酒。客家人认为,冬至时的水味最醇,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,回甜生津。
广东冬至的风俗2
1、吃汤圆
冬至吃汤圆,是我国的传统习俗,在广东尤为盛行。民间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之说。广州冬至吃汤圆也称汤团,冬至吃汤团又叫“冬至团”。清朝记载,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,里面包上精、肉、苹果、豆沙、萝卜丝等。
2、饲耗
古籍记载的虚耗,是恶鬼。其“所至之处,令人损失财物,库藏空竭”。所以,随着钟馗的.故事在唐代传播,民间就有了驱除虚耗的照虚耗(用灯照)、打耗(击鼓吓)、饲耗(给食物)的习俗。
3、劏鸡杀鸭
广州人过冬至,许多家庭还做汤圆、劏鸡杀鸭,家人围坐,吃顿丰盛大餐。也有许多广州人选择在酒楼过节,举家团聚,让大大小小的酒楼家家“墟撼”。
广东冬至的风俗3
冬至南方吃什么
1、吃汤圆:吃汤圆在明、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。在冬至这天,要“作粉圆”或“粉糯米为丸”。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,称“冬至,粉糯米为丸,名‘汤圆’”。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,而后合家围吃汤圆,叫做“添岁”。所以,冬至吃汤圆,古而有之。
2、吃烧腊:冬至这天,大多数广东人都有“加菜”吃冬至肉的风俗。其中,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。全家人在祭祖之余,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,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。
3、吃年糕:年糕年糕,年高年高。吃年糕,就是讨一个“一年更比一年高”的彩头。从清末民初起,杭州人到了冬至这一天,都要吃年糕。听过最极致的吃法,是一天三顿,一顿不落,年糕变着法儿地吃出花样: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蒸年糕,中午是油冬儿菜、冬笋、肉丝炒年糕;晚餐是雪里蕻、肉丝、笋丝汤年糕。
冬至养生保健的方法
冬至养生保健要注意精神的调养。因为天气的寒冷,所以有些人会因为这样而郁郁寡欢,对于这些小问题,我们不应该让其影响导致自己,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,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乐趣,不为琐事劳神。保持愉快的心情,避免疲劳过度。
冬至要注意保暖,不要为了美,而穿着薄薄的丝袜,这样对自己的身体伤害是很大的。出外要保暖,尤其是头和脚,一旦受寒,很易引起很多的疾病,多着衣、避寒邪,特别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。注意自己的起居护养,过于寒冷的天气就不要外出,等到有些阳光才外出,出门时也要注意穿衣。
冬至养生保健中,还应该积极运动,冷运动起来效果更大,运动可以避免寒邪的侵袭,但是冬至的运动强度不需要那么强,适当的运动即可,例如耍太极等之类的,动中求静,给人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。
上一篇:伸懒腰为什么特别舒服
发表评论